不知你发现没有,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为了所谓的“最佳选择”劳神费力。但如果深究下去,很多看起来的“选择”,更多的只是一种想象,它只是顽固地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并没有付诸任何行动。
不知你发现没有,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为了所谓的“最佳选择”劳神费力。但如果深究下去,很多看起来的“选择”,更多的只是一种想象,它只是顽固地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并没有付诸任何行动。
“如果我当初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么现在又会怎样?”这种想法每天占据在我们脑海中,让我们倍感疲惫不堪,一方面我们看见别人不走寻常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反过来就会质疑自己今天乏善可陈的选择;另一方面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巨大的纠结中,可真面临选择的重要关口,却顿时丧失了勇气,不敢迈开手脚,我们正变得越来越脆弱,仿佛经不起任何选择可能带来的焦虑与不安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
小云(化名)最近陷入了巨大的职业焦虑中,按照她的说法,目前她面临着三条路,一是考个会计证以后从事会计工作,二是继续以前的人事工作,但却不知道往哪里提升,三是开一个自己向往已久的美甲店,自己当老板。
她找到了我。
第一个问题,我们真的有那么多选择吗?
我问小云,你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有三条路可选择呢?你又为之做过什么努力呢?
小云说,她现在就是做人事工作的,然而觉得自己不能一辈子做这份工作吧,所以萌生出换个职业的想法,之所以选择会计,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会计是个技术活,越老越吃香啊;之所以开美甲店,是因为自己就喜欢美甲,并且她经常光顾的那家店生意就爆好。
小云遇到的问题,大概是很多人的缩影吧。我们很多人所说的“选择”,多半停留在想象层面,在自己没有为之做出任何努力甚至也没有搜集足够多的信息之前,所谓的“最佳选择”多是“自以为”。
单从职业发展来说,大体有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为了方便解析,这里就拿会计培训与会计两种职业进行比对。
1、会计培训属于“综合技能”职业,它对你的专业知识要求并没有多深,然而这个职业却对你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你的沟通能力,你的亲和力,你对培训是如何认知的,以及你的责任心等等。
有很多人是一枚不错的财务人员但未必当得成培训师,因为这个行业里,表达更至关重要,不仅你自己要懂,关键要让别人懂,所以对于学员心理的把握以及对授课内容的揣摩与研究,才是比专业本身更重要的问题。
2、会计这个职业和培训师正好相反,它是一个典型的“纵深型”职业,它讲究的是多年精耕细作,在一个领域内做得深入,就像挖井那样,朝一个方向潜心钻研,才有可能挖到甜美的井水。
于是我告诉小云,别人觉得会计好只是看到了表面的光鲜,然而事实上,由于会计专业固有的特点(比如流动性差等),市场早已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也就意味着,一般的会计岗位竞争相当激烈,企业真正缺的,是中高级的财务人员,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会计。
二、之所以说选择很多只是幻觉,是因为我们对于事物的判断往往停留在想象层面,从来没有付诸努力和行动,所以这种判断基础,多是建立在不客观的自我认知之上的。
一个人最难的事情就是客观认知自我,并且很多人往往会倾向于高估自我。
我们的大脑特别擅长编织一些不切实际的梦幻,这和我们的心智模式有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在婴幼儿时期,这种“全能感”如影随形,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一举一动就会牵动母亲的心,所以那个时候小小的我们感觉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大有一种“一声令下,汝等均要听我使唤”的错觉,成年之后,每个人必修的一课就是,认知到自己的局限与不足。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你对自己的认知往往带有严重的情感偏向的,你喜欢护短,并且常常夸大自己的能力。
心理学的朋友们总是会提到这句话,那就是“人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认知自我”,因为他人是自我的一面镜子,他人是通过我们的言行给予我们反馈的。
诚然,每个人对你的认知都是基于他们的角度和观点上的,难免会有偏差,但是如果综合起来,会接近于真实的你自己。[!--empirenews.page--]
我问小云:“你经常来往的同事朋友都对你如何评价的呢?”
小云说,大家都认为她很热心很开朗,做事缺乏耐心。
“所以,你更适合从事‘综合技能’性的职业,多选择能与人互动和交流的职业,所以这三个选项中,暂时可以排除会计。”我建议她。
三、选择一定存在沉没成本,同时在我们进行选择时,往往无法预测未来。
心理学家指出,从更大的角度来看,太多的选择反而会让人感到无力与不知所措,甚至不能从中感到自由乃至快乐。向阳生涯>>>
这里面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果选择了自主创业开美甲店,那么势必自负盈亏,如果一旦发生亏损,最重要的就是你能否迅速调整自己,不至于陷入绝望的境地?
开个美甲店,意味着从选址到请美甲师,都要进行综合考虑,最主要的是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别人为什么会来你这里做呢?你的美甲和其他家有什么不一样?期初打算通过什么渠道进行宣传与推广?等等。
小云摇了摇头,她告诉我,自己并没有想到美甲店的运作问题,在她的脑海里,好像就是简单地找一家门面学点美甲手艺就好了,然而事实哪有那么简单呢?
可见在这三个选择面前,真正能付诸实施的选项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多。
四、
那么该如何解决选择的难题呢?
减少日常无谓的选择,通过习惯的培养或者制定计划减少无谓的时间消耗。
比如我们可能每天都会纠结今天吃什么或者穿什么,然而这种选择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收益,只会浪费我们的宝贵时间,所以类似这种问题的解决途径是两个,习惯与计划。
比如你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清淡为主,那么在选择的时候就不会受口味的牵制进行一些选择;或者你可以制定好自己一周的菜谱,这样每天吃什么翻开菜谱就一目了然。
至于穿什么,主要根据你的场合来定。如果你是上班族,不妨备几件质地不错的单品,类似衬衫、大衣、衣裤等就可以了,颜色以纯色为主,款式简洁大方,易于搭配,每天晚上入睡前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出来,就可以省去不少纠结的时间了,当然如果公司有制服或者对着装有统一规定,那就更省事了。
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Barry Schwartz在《选择的悖论》里提到过三种人,分别是满足者、完美主义者、最大化者。
(1)、所谓满足者,就是这些人选择的根据就是只要足够好就可以了,即便他们知道存在更好的结果,也并不担忧。
比如我之前遇到过一个英语系的硕士毕业生,她就是典型的满足者,她喜欢会计就来学的会计,在她心目中,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足够好的状态了,因此她很少出现什么选择困扰,在择业的时候,果断选择了会计方向。
、完美主义者在这里并没有任何贬义,他们追求的是高标准,并不期望一定达成,所以在他们那里,比起外化的结果,卓越才是他们毕生追求的境界。
很多杰出人士都具有这种特质,并且正是对于对完美的追求,才会促使自己潜心做事,这种人往往会取得惊人的成就。
比如最近报道的日本清洁工新津春子,扫地都能扫成“国宝级匠人”,其实这种人在任何时代都有,比如我们小时候学到的时传祥,正如很多文章或者事迹揭示的那样,所谓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用心做事的人都值得人们敬佩。
在这种人那里,他们的注意力都会放在如何做好一件事上面,这也是我们父辈那代人最可贵的地方,那个时候他们的选择并不多,但你会发现,只要他们去做一件事,都会潜心钻研,不浮躁也不急功近利。
、最大化者才是最容易感受到痛苦与纠结的一类人。
他们只接受极致的好,进行任何选择往往倾向于利益最大化的选项,一旦达不到当初的预期,就会感到沮丧与失落。
比如找对象,他们就想找一个多金貌美死心塌地的;找工作也是这样,他们真正想找的,是一份事少钱多离家近的,然而现实往往会用不容置疑的反馈告诉你,这样做最终只是空耗时间,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问你可是否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
所以我们需要调整思维模式,尽量从自我满足或者追求卓越层面去看待选择本身,你会发现很多并不足以构成能干扰你的选择项。
比如你喜欢绘画,这件事情本身就能给你带来无限的自我满足,那就去学去做好了,并不一定非要上升到职业层面,因为爱好之所以让人愉悦,就是因为我们只需要享受过程的愉悦就好,并不需要承担这份职业固有的压力与琐碎。[!--empirenews.page--]
减少对外界的关注,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人之所以会给自己那么多选择项,就是因为过分在意其他人做什么以及对方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件事上,然而你需要清楚的是,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不可以复制的,你需要做的,是发现及成为你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五、
经过引导与分析,小云终于理清了自己的现状,她决定立足于目前的工作,多去学习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争取做个懂法的HR,另外在业余时间,她打算尝试去那家美甲店帮忙,一方面学习美甲技艺,一方面也可以熟悉美甲店的运作流程,等自己有了一定积蓄后,说不定再开个美甲店也很有可能呢。
是的,对于我们大多数而言,在我们实力不够的时候,其实我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而在现有条件下,如何通过增强自己的实力为自己开辟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这或许才是比选择本身更迫在眉睫的问题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