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高校老师抱怨大学生学习动力差,不好好上课,如果不采取点名或检查的方式,很多学生逃课。可采取点名或检查的方式,学生人虽然到教室了,但“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是玩手机,就是看闲书,要不就是交头结耳,或者干脆睡大觉,反正是不认真听课。
当 然,这一方面原因是因为现在的高等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不到实际工作中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学习没有动力。另一方面其实也与高等教育 体制有关,就是严进宽出,让很多大学生很容易混到文凭,人都有惰性,一旦宽松,就容易放松自己。再加上没有工作激烈竞争和挣钱艰辛的实际体会,很多大学生 都缺乏危机感,如温水里的青蛙,得过且过。
这让有责任心的老师们很着急,但却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无论怎么苦口婆心,义正词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软硬兼施,奖惩并举,学生都跟滚刀肉一般置若罔闻,根本不买账。
我也曾经遭遇这样的困境而感觉无计可施。和很多老师课下探讨过,大家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但自己毕竟是一个生涯规划师,激发学生动力原本就是份内职责。我思考了很长时间,结合学习过的理论,有一天突然开了窍。
我想,一个人缺乏动力,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对当下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不满意,所以他不愿意改变;另一个是对未来的期待并不十分强烈,所以他也不愿意行动。只有让他对现在更加不满意,同时对未来有更多期待,激发动力这件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我一改过去的教学方法,第一节课一上来先讲一个生活中大家都会经历的事情,这是受到美国中学开学第一天的教育的启发。我是这样说的:
“各位同学,大家好!你们上大学,是不是都希望找到一份好工作啊?”
同学们异口同声:“是!”然后就是哄笑,因为大家觉得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像我们这种二本的院校,很多同学给自己贴上了“我是二本毕业,找工作肯定难”的标签。
“好!既然大家都想找份好工作,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好工作像什么。我个人觉得,好工作就像超市里卖的鞋。”
“像鞋?”很多学生一听产生了好奇心,把埋在手机里的头抬起来,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比喻。想听听到底是“肿么回事”。
我 说:“大家都到超市买过东西,比如你要买一双鞋,当你进入超市的时候,你会发现里面的鞋子可真多,琳琅满目,各式各样。你挑啊挑,费了老大的劲儿,终于挑 上一双。是个名牌,穿着又舒服,又体面,满意极了。可一看价码,1000块,你一摸钱包,只有100块。这时候,你再爱不释手,也得放手,因为你买不起。 你只好去那些100元以内的质量一般也不大让你有面子的鞋子里去选,然后买一双不太满意的鞋悻悻地回家,心中无比羡慕嫉妒恨刚才一个和你差不多年龄大的 人,他(她)买的是你特别喜欢的那款名牌鞋。”
讲到这儿,我停顿了一下:“各位,如果把名牌鞋比喻成好工作,你觉得钱包里的钱是什么?”
一片沉默,有学生小声试探着说:“是——能力吧。”
“是 的,就是能力。如果你有钱,就可以买到好鞋。如果你有能力,就可以找到好工作。找工作就像去超市买鞋一样。所以,假如你想一毕业,就能买一双好鞋(好工 作),那么,你这几年,就不能这样舒服地混,就要往自己钱包里多攒点钱儿(能力),有了钱(能力),就能买到好鞋(好工作),就算买不了1000块 的,500块的也行啊。就怕想穿1000块的,却不攒钱,那结果只能是爱不释手也得放手。当然,你说我穿1000块的还是100块的,甚至10块,也无所 谓,那你现在就这样也行,怕就怕“心比天高,钱比纸薄”,愿意过什么样的生活,由自己选择啦。”
这 时候,我把美国高中的例子引过来:“在美国一所著名的高中,开学第一天,墙上挂上很多名人的头像,注意,不光是名垂青史的人,也有一半是臭名昭著的人,下 面写着几句话:‘上面这些人都是你的校友,你要做哪种人,在于你的选择,请好自为之’。穿1000块的,还是穿10块的,也在于你们今天的选择。”[!--empirenews.page--]
这番话讲完,再看学生,都抬头认真听起课来。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循循善诱”了。
今 天的年青人务实求真,你无须给他们讲什么大道理,他们听得太多了,都学会抢答了(这也是过去教育的一大弊端:脱离实际),而是要从他们切身体会的生活常识 出发,让他切身感受到这些实在的道理,他自然会接受,因为他有体会。正像你给他讲挣钱多不容易,他没有体会,讲三天三夜,他也不知道,让他打打工,体会一 下,就全明白了。凡是打过工的大学生,往往都比较能听进老师的话,珍惜大学时光,知道上进,也知道心疼父母,感恩父母,这就是体验的力量。
我发现,这种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无形中用到了在向阳学习过的一个十分实用的工具——CD模型,如下图所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个思路:
首先,你想买一双好鞋子(找好工作)——左下“你的需求”
然后,你去超市里找到它(好工作在哪里)——右下“职业回馈”
然后,你看到好鞋子的价格高(好工作的入职条件高)——右上“职业需求”
最后,你盘算一下兜里的钱还不够(你的能力达不到)——左上“你的能力”
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你的能力和你的期待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会给你动力,也会给你压力,就像一个被拉伸的皮筋一样,一头是能力,一头是期待,你有把二者合二为一的欲望。你可以选择提升能力,去吻合期待;也可以选择降低期待,去迎合能力。
如果你想要一双好鞋子,那就现在开始努力吧!因为如果钱不够,你就无法买到它。如果你觉得不穿好鞋子也无所谓,那你就可以这样混下去,只要你穿的鞋子不够好的时候你别抱怨就行。总之一句话,选择的权力在你手上,选择的结果由你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