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一
前几天无意中看到杨澜采访杨丽萍的视频,惊讶的发现杨丽萍是一个这辈子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到极致的人。
杨丽萍是白族人,白族人爱跳舞,插秧、求雨都会舞蹈。在访谈中杨丽萍就说从自己记事开始就是特别热衷跳舞的人。这是她的技能。而她的技能是通过一生下来族人耳濡目染的跳舞知识中融会贯通了。但是族人都会跳舞,为何只有杨丽萍一舞跳出了山村,跳出了国门,跳成了一位知名的舞蹈艺术家呢?这与她的才干有关。在访谈中她说到自己喜欢观察、创造。她看向日葵发芽长大,看着云涌动,看蚂蚁搬家,看毛毛虫的队形,都能给他的舞蹈的编排有新的灵感,跳出新的舞姿,最后脱颖而出,成为族里跳舞跳得最好的姑娘。这就是她在进入西双版纳歌舞团之前的能力运用。
如果说这样就够了的话,那就不算是将能力三核发挥到极致的典型。当杨丽萍11岁进入西双版纳歌舞团时,她的能力三核又进入了新一层的循环。在西双版纳歌舞团一待就是10年,走村串寨,把所有的民族都走了个遍。此时的她运用自己的观察和创新的才干,在不同民族的生活体验中吸取自然的营养,转变成自己内化的知识,并且在技能层面用舞蹈的方式进行呈现。杨丽萍自编自演的孔雀舞就是在那10年中摸索出来的。在访问中,杨丽萍说到自己对孔雀特别感兴趣。她喜欢神话传说中,孔雀公主爱上王子的故事。因此,他们会在寨子里寻找金湖——有孔雀的地方。他们会看孔雀戏水,翅膀拍打水面腾空而起的样子。孔雀与金湖的荷花、菩提树相映成辉,那景色实在太美。这样王丽萍迸发灵感自己应该在月亮中跳舞。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月光》我最喜欢的一支孔雀舞。就这样,又开始了一轮能力三核的转动,带着自己的舞蹈技能稳步提升,并形成自己自然舞者的风格。
直到1980年,因为她的来自大自然的舞蹈和精湛的舞技,她调到了中央名族歌舞团。中央歌舞歌舞团的训练方式与她自己的学舞完全不同。从能力的角度来说,芭蕾式的舞蹈踢腿式的培训,并不是杨丽萍所擅长的。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杨丽萍想的并不是如何去将自己不擅长的芭蕾式舞蹈能力提升上来,她选择的是晚上10点以后,在无人打扰的排练室里静静地打磨自己的核心能力,凭着在西双版纳歌舞团10年的采风经历,她也不断将自然的元素更多地带入自己的舞蹈中,自编自舞自己的舞蹈。正是通过自己核心能力地不断打磨,杨丽萍在1992年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舞蹈家。1994年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名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她自己也因此一炮红遍了大江南北,被称为舞蹈艺术家。
故事还没有结束,在过往的舞蹈成长经历中,杨丽萍深深地知道,她的舞蹈的特点在哪里,她的舞蹈来自自然,所以她要回归自然。在她成名后,她做出了一个另大众大跌眼镜的决定。她又回到了故乡,回归自然,继续她的舞蹈创作,开办自己的舞蹈学校。因为她深知她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来自自然的舞蹈,是需要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知识的养料的。这样她的能力三核又再次转动起来。2003年,杨丽萍任原生态歌舞《云南印象》总编导及主演,并大获成功。2009年,《云南印象》姊妹篇《云南的响声》再获成功。
杨丽萍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她自己所说,舞蹈就是她的生命。我们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会跳舞是她的能力,而且是她的核心能力。杨丽萍的一生都在打磨她的核心能力,并且发挥到了极致。如果你是她,你可以做到吗?
有些读者,可能会质疑。我怎样才能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而且这世界上杨丽萍只有一个,我怎么可能做到。她用一辈子在做一件事——跳舞,而我有很多事要做。这没有可比性。我完全明白读者的心理,而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们不是杨丽萍,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她的身上看到,当一个人的核心能力被找到,并且不断被打磨的时候,会给他的职业带来怎样的收益!在向阳的职业规划课程中,会把能力分成三个核,有外向内依次是,知识,技能和才干。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补短板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而更有效的方式,则是运用“长板理论”,找到你的核心能力。同时我们试试用能力三核的分解方式,通过一点带动其他方面的提升。让能力的成长变成一个滚雪球的方式,帮助自己的核心能力不断提升。相信不久的将来你的职业会像踩了风火轮一样风风火火发展起来的。[!--empirenew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