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向阳
最 近一段时间,有关中国“富二代”炫富的新闻层出不穷,这次事件再次引起中国人对于这个特殊阶层的关注。对上万名网友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 者对“富二代”抱有负面印象。富二代本来是一个中性词,却变成了一个负面词语。网上、论坛甚至很多报纸都对这些年轻人忧心忡忡。这群要继承社会相当一部分财富的人,这群比一般人拥有更优厚的生活和更好教育的人,他们怎么会变成这样?
一,富二代现状:
这种担心是不无道理。任何资源背后都有看不见的诅咒,财富也是一样。巨大的财富带给人的往往不是幸福,而是莫名的空虚感,尤其是在你无力掌控这些财产的时候。09年,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的一次调查,证实了“继承巨额财产会毁掉一个人“这样一个猜想。他们发现,继承财产超过1千万美元的人有近20%不再工作, 有的整天沉缅于吃喝玩乐,直至倾家荡产;有的则一生孤独,甚至出现精神问题,干出违法犯罪的事。西方社会不乏这样的例子,希尔顿的女继承人屡屡入狱,今年 1月4日,30岁的强生集团的女继承人凯西•强生被发现死在自己的豪华公寓中,由于没有交电费,公寓已经断电几天。
其实,与大众的认知不同,大部分的富二代们非常优秀。笔者从事职业规划,也亲见很多富裕家庭的孩子的优秀程度,让人吃惊。他们很早就拥有国际化视野,受过最好的教育,很好的进入了父母亲的高端人脉圈。这样的孩子的父母亲往往属于“富得有道理”的一代,他们重视教育与家庭,他们最苦心经营的事业,是他们的下 一代,他们也如愿培养出非常优秀的孩子。
但是我们也能见到这样的富二代,从去年的70码事件,到今年的“校园选妻”,他们对自己与社会都不大上心,缺乏韧劲与斗志。他们有无目的的生活,而且又有强大能量,这就更加麻烦。
财富是一种力量,如果很好的使用,那是对子女最大的祝福,如果使用不当,则是对富二代最大的诅咒。
二,富二代的尴尬:富=贵吗?
由财富到优越感
在去年的杭州飚车案中,让人们最愤怒的,不是开车撞人本身,而是出事以后,肇事者对生命逝去的漠不关心和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这种对于生命的淡漠感,以及优越感,是与生俱来的吗?
发展心理学认为,对于我们没有接触过的世界,我们往往通过周围人群的间接经验来了解。对于这些家中富裕的孩子,在他们还没有进入社会,也暂时不需要与钱、职业打交道的时候。他就从他的上一代身上,学习到关于钱与优越感的关系。
很多富一代自己本身也认为,“有钱我就是爷”。当一个父亲在豪华酒席上轻蔑地呼喝一个普通的服务生,当一个母亲皱着眉头的驾驶着宝马超车,然后丢出一句脏话的时候,当看到自己父母亲花点钱就轻松绕开法律时,他们身边的孩子尽收眼底。这也无怪很多孩子产生出这样一种联系:有钱=优越感。他们的这种心智通过自 己的名牌衣服,家里接送的名车以及同学的羡慕眼光,周围人的吹吹捧捧下反复强化,变得坚不可摧,甚至隔断了他们本来的良知。
但是富就等于贵吗?贵就等于无所敬畏吗?
家长的误区:好教育不等于好教养
对于这样一种现状,富一代们如何应对?有些富一代自己事务繁忙,对子女的教育比较缺乏。加上自己创业期间吃了不少苦,也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所以他们倾向于给孩子购买昂贵的教育产品。笔者曾是新东方教育与职业发展协会会长。亲见在新东方不乏很多这样的家长。他们会押着自己的孩子在培训学校购买最昂贵的课程, 但是在交完课程费用以后,长舒一口气,把孩子扔在学校,坐着大奔扬长而去。一直到孩子的班主任打来电话说孩子闯了祸。他们往往开车过来大骂一顿,然后把孩子接走,送进更加昂贵的学校。
不客气的说,这些人只是在为自己的内疚付款。他们把购买教育产品当成付出教养,忽逃避自己作为最大教育者的责任。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们从感觉被抛弃,到自暴自弃。甚至萌生的“就要坏给你看”逆反心理来。[!--empirenews.page--]
我的理想比你高
很多富一代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第一波的致富者们,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利润较高的行业往往集中在制造、机械、房地产等行业结构比较“重”的行业。这些富一代们 本人在这些行业中亲身打拼,一路奔波下来,自己也感触良多——做这些行业太累,而且自己知识太缺乏啦。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花大钱也要给孩子受不同的,更好 的教育,以后可以更加好的接班。但是在宽松经济条件与很好的教育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却有相当一部分看不起这些家族企业,他们普遍都希望做一些“更高 级”的事情,比如投资、金融、艺术等。
“我才不愿意干我爸的那摊子事,整天脏得跟个鬼一样”一个山西的煤矿老板的孩子说,“我第一次开我爸的宝马,开完发现方向盘都是黑的,那天我就发誓不干这 个。”他自己从家里面拿了500万,骗父亲说要投资,其实希望自己当导演。“如果不够我再问我家要。”一方面享受着父辈事业的优厚经济基础,一方面却又看 不起带来这些好处的事业。富二代自己也面临价值观的断裂的冲突。
三,富二代的职业发展该如何做?
重新理解财富
富是什么?比起一般人家的孩子,富二代的孩子们更早接触这个话题,也更加应该深刻的去理解这个现象。
中西方对于财富有差异很大的观点,中国人希望的是妻随夫贵,子承父荫,财富是一人得来,全家共享。而后辈在继承这笔财富的同时,也同时继承了把这个财富传承下去的义务,否则就“没有脸见老祖宗”了。中国上一代的富人就是抱着这样的财富观从低做起,白手起家,也用这样的财富观来教育和期待自己的孩子。
西方人对于财富的处理在我看来更加老练,毕竟他们经历了更多年代的财富传承。西方人认为财富是社会与个人努力的交集: 在一段时期内,社会需要某一些能力与天赋的人,这个时候,一些人通过个人努力也表达出来这样的能力。那么社会的财富就会像能量一样流到这个人的手上,让这个人能够掌握更大的使用权,让他们更好的服务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并不占有财富,我们只是拥有财富的使用权。而有钱的人有更好的能力,应该更好的 使用这些钱回报社会。
所以西方的聪明富人们倾向与把自己的钱归还给社会:因为自己的努力,社会赋予他使用更多财富的能力,那么他们就有义务让自己的钱给予社会最大的回报。他们小心翼翼的保持着自己的孩子们与财富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们知道,财富的力量可以是一种祝福,也可以是一种诅咒。简单来说,你是在为家族赚钱,还是在为社会 赚钱?
世界第二富人巴菲特是如何处理他的财富的?首先,他把他和他的财富有清晰的区分。“我一直认为钱就是一把票根,应该投放到社会中去。我不支持朝代财富,特别在我们的资金可以有助于60亿比我们贫穷的人们之时。而且我的妻子支持这样的观点。”巴菲特说,他把自己的大部分财富——370亿美元捐赠给了比尔盖茨 基金会。原因是他调查过,比尔盖茨基金会是是世界上每一美元使用效率最高的基金会。这让他的钱会以最大程度的回报这个社会。
其次,他也让他的三个孩子与他的财产与事业无关:巴菲特住在一个小镇上,住在中产阶级街区的普通房子,开着一辆超过15年的福特车。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儿女们以为父亲是一位失业的人,因为他好像总是不需要上班。小儿子30岁那年由于事业发展搬家,一生中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巴菲特的理由是“钱 会让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变得复杂”。后来皮特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他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现在想来,父亲的 观点对极了。”
这样的一个家庭,巴菲特的富二代们会生活怎么样?他的大女儿是一家针织厂的老板,二儿子是一个农场主,小儿子是一名纽约的音乐评论家。:他的大女儿苏茜今年57岁,是奥马哈一家针织品商店的老板;大儿子豪伊今年55岁,是伊利诺伊州的一名普通农场主;小儿子皮特今年也52岁了,他是纽约的一名音乐家。“这 三个孩子都很聪明,有很好的判断力,他们都是正派的好人。”巴菲特评价说。[!--empirenews.page--]
巴菲特小心翼翼的在巨大财富面前,保持自己与儿女的平常心,这让他和他的孩子每天“睡得像孩子一样香甜”。你认为巴菲特的决定正确么?不管是富一代还是富二代,都需要清醒的思考财富与我的关系。
找到自己的天赋与能力
不管什么样的职业,最终的目标都是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力、天赋,实现自己认同的价值。血脉可以遗传,但是能力、天赋与价值观却往往与遗传不相关。如果富二代只是按照前辈的方式来生活,那么很多时候意味着无法达到自我实现。
当理想与家族冲突,你会怎么办?很多富二代采取了反抗策略——你不让我做我想做的,我就什么都不做,反正你有钱养着我,我出事你要给我擦屁股。其实他们有更好的策略。
戴尔出身于一个美国的富有家庭,父亲是牙医,母亲是经纪人,算是一个“小富二代”。大学第一学年结束以后,他感觉到电脑的商机以及自己的热爱,打算放弃上 大学当牙医之路,退学从商,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为了打破僵局,戴尔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如果那个夏天的销售额能超过1.5万美元,他就继续读他的医 学。他的父母接受了他的这个建议,因为他们认为他根本就无法取得这场争斗的胜利。但他们错了,戴尔的表现使得他没有留任何机会给他的父母,因为仅在第一个月他就卖出了价值 18万美元的改装PC电脑。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过学校。
如果你真的找到自己的天赋与能力,察觉到自己能做好的事情,那么比对抗更加好的方式,就是交出自己的成绩单。
整合与利用父辈的资源
我来讲关于一个“富二代”整合父辈资源的故事。这个人你一定很熟悉,但是这个故事你不一定听过。这个人就是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是不是富二代?勉强算是,他的父亲是当地的著名律师,18岁那年曾送他一辆保时捷跑车,也给他购买当时昂贵的个人电脑,让他成为世界上最早接触电脑的一批人。母亲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按照今天的标准,比尔盖茨也算是一个“小富二代”。
比尔盖茨在他们家的车库(看,家里还有车库)白手起家,从给IBM公司做商业软件开始,建立了伟大的微软公司。但是他是如何拿到他的第一笔合作的?
下面引用一段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学教授兼社会学教授布赖恩·乌齐(Brian Uzzi)的文章,他的研究领域包括领导力、关系网络、决策、团队合作等。
在微软(Microsoft)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之前,它的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拥有的社会关系网中就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的母亲玛丽·盖茨( Mary Gates )。当时,她与IBM 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约翰·埃克斯(John Akers)同是一家慈善组织——联合劝募会(United Way )的董事会成员,而埃克斯正在带领IBM 向台式机业务进军。
有一次,玛丽·盖茨与埃克斯谈及计算机行业中新成立的一些公司,埃克斯认为它们无法与自己的传统合作伙伴匹敌,但玛丽认为IBM 低估了这些新公司的实力。也许是她改变了埃克斯在IBM应该向谁采购其个人计算机DOS操作系统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也许是她的观点印证了埃克斯已经知晓的 情况。但不管当时的实际情况到底是哪一种,反正在他俩这一席话之后,埃克斯同意考虑小公司提供的DOS技术方案,微软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员。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尽人皆知了:微软赢得了DOS 合同,并最终取代IBM 成为全球最强大的计算机公司。如果比尔·盖茨没有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个轰动一时的新操作系统也许就会被埋没,像威廉·道斯一样变得默默无闻。
尔盖茨很好的利用了他原有的家庭资源。这个家庭让他可以放手大学学业也保证生活,也不需要对家庭负经济上的责任。也让他成为最早接触电脑的一批人。同时他也很好的告诉他的家庭,他在做什么。这让他的家庭网络帮助他链接上资源平台,让他能链接上世界上最好的硬件公司。否则IBM不要说和这个年纪轻轻,不打领带的哈佛退学生签订合同,甚至连进IBM都有可能被拒之门外。
国内的富二代也有很好的例子,俏江南老板儿子汪小菲就是这样的一个。他16岁留学法国,原来读的是设计,中途却转学管理,然后考取加拿大圭尔夫大学酒店管理MBA,6年后归国,成为俏江南的执行董事。小菲喜欢设计,但是又没有狂热到成为全职的设计师,同时有酒店管理背景。所以他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助俏江南打造高端商务平台lan club,几年下来,由于酒店的管理与艺术气质小有名气。在成功打造LAN CLUB和SUBU两个品牌,并且拥有了宽广的海外视野之后,汪小菲将俏江南的下一步跨越瞄准在他异常精通的酒店领域,并将酒店第一站的选址,定在了他非常看好的天津。[!--empirenews.page--]
汪小菲很好的整合了家庭的资源,把自己喜欢的设计与家族的餐饮业很好的整合,发挥出来自己最大的价值。
当你确定好你的位置交出你的成绩单,你要进一步清楚的思考如何整合你的资源。一个富有的家庭背后,远远不止钱那么少的资源:人脉、家族的品牌、气质、更好的视觉与高度、更多的选择。都是富二代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富二代该如何好的职业发展规划?我觉得第一个需要思考的是富一代们。他们应该认真的思考自己与自己财富之间的关系,让自己更加好的使用社会给予他们的财 富。富二代们可以好好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一个平凡人家的孩子,我会做什么?这个问题能避免你成为你父辈的后传,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在找好自己的生命方向下,进一步思考:如何在这个方向更好的整合父辈的资源与能力?
我想这样下去,双方都会各自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