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宏 向阳生涯规划师
又是一年高考季,考生度日如年,家长也不轻松,有句话叫“高考考学生,志愿考家长”,中国家长多爱包办代替,往往孩子的志愿,都是家长的心愿。既然一时半会儿还改变不了家长说了算的现状,那么提醒家长就比提醒孩子更重要,所以这篇文章是写给家长的,能做自己主的学生也可一看。
因为在高校工作,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家长来咨询孩子如何报志愿,听多了,就发现很多家长头脑中存在一些错误认识,错误认识导致错误行为,错误行为导致错误结果,这就是为什么高校新生中,近一半的人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
这些误区总结起来,大概有四个:
误区一:学校比专业重要。
和很多家长交流,提醒他们专业比学校重要,他们常会说“等分出来吧,先看能上哪个学校,不能浪费分啊!”的确,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多考一分不容易,但家长以为学校比专业重要,却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费。
试想,学校只呆四年,专业可要陪你一辈子,如果牺牲专业而迁就学校,毕业后不愿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四年不是白学了,专业竞争力又在哪里?如果你怕浪费,心不甘情不愿地从事一个不喜欢的专业,等于不喜欢对方的女生,因为谈了四年恋爱,偏要嫁给对方过一辈子一样,这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吗?当年我高考分刚好能上个不错的本科,怕上不了,就不管专业,结果四年学得异常痛苦,出来之后还是放弃了,浪费了四年不说,还没有自己的专业竞争力,只好从头再选择一个方向努力,整整比别人落后了四年啊。而一个高中同学,分数和我差不多,选择了一个一般院校自己喜欢的专业,后来考取了研究生,现在的收入是我的两倍还多,同时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有家长会说:那学校牌子不重要吗?现在社会都看这个呀!名牌效应无法否认,但除了北大、清华、浙大等几个屈指可数的名校之外,其他学校牌子的差距没有想象得那么大。而企业招聘的时候,也是先看专业是不是对口,学校是放在第二位的,毕竟人家找你是来干活的,不是显摆用的。还有家长说:好大学资源好、资源多啊!这也不能否认,但现在获取资源十分容易,只要你想学习,哈佛大学的课都能随时上网听。何况,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有谁能仅靠四年大学的学习,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误区二:热门专业好就业。
很多家长爱问“什么专业热门,将来好就业?”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第一,今天的热门未必是四年后的热门,因为专业就像商品,热门起来,就会有厂家不断生产入市,结果供过于求,卖不出去了,比如法律、医学等专业,都是前几年的热门。第二,热门专业自然是价高者得,你不但要有分,将来还要有能力做得好,做不好,热不热门和你有关系吗?所以,不要考虑专业的冷热,第一这是随市场需要而变化的,你很难把握;第二冷热是相对的,冷门学的人还少呢,何况,真正的冷热并不取决于外界,而是取决于你的优势,你能干好,有可能当状元的专业,对你来讲,就是永远的热门。我当年学的师范是冷门,后来又变成热门,不管冷门热门,能干好才有门。
误区三:有用比有趣重要。
有的家长爱说“学这个有用吗?喜欢能当饭吃啊?”每做一件事,先想有什么用,可见,功利思想无孔不入,高考报志愿表达得更充分。其实,既然设置了这个专业,都是社会所需要的,都是有用的,关键是有兴趣的事情才能做好,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追求有趣,恰恰可以实现有用,而追求有用,往往因为无趣而不能坚持,结果也无法实现有用。想想看,国人这么追求功利,也没见有几个人得诺贝尔奖啊?从得诺贝尔奖的人都是从兴趣出发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有趣比有用最终更有用。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西方人,引导孩子从小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结果却常常实现了大用。
误区四:看上去很美。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志愿的时候,不是出于孩子的里子,而是自己的面子。比如大学听起来是不是响亮,专业听起来是不是好听,什么“国际贸易”,“行政管理”,仿佛一毕业就可以驰骋于华尔街,或者大权在握。学生由于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也不知道各个专业都是学什么的,将来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完全凭借对于专业名称的想象,而很多学校抓住了学生的这个弱点,就用专业名称唬人,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大呼上当。所以看上去很美的学校和专业,还是要认真地考查一下,了解一下学校背景,专业课程设置,就业具体方向,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课程,学校实力如何,收集到这些有效信息后再做决定。[!--empirenews.page--]
以上是高考报志愿的一些误区,有的家长会问:你谈了这么多误区,那正确报志愿的方法是什么呢?一句话说不清,有机会再探讨,但有三个原则:
第一,一定是学生有兴趣的,有兴趣,才能有学习的持久动力,遇到困难才不会轻言放弃,才能不待扬鞭自奋蹄。学好了,自然有前途。
第二,一定是学生擅长的,有天分,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才能大大提升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未来的工作方向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能和生活割裂,它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只有满足了一个人对于某种生活方式的追求,这个人的生活才会感觉幸福。高考也罢,报志愿也罢,上大学也罢,找工作也罢,我们孜孜以求的,不就是最终的幸福吗?
找到三者的交集,就是我们报志愿的方向。至于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追求的生活方式,有机会我们再专门探讨吧。
————————————————————————————
如果你拆掉过思维里的墙,那你一定想看看生命里还有哪些可能。
欢迎关注洪向阳老师新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现已经正式上市,当当、亚马逊、京东、天猫…全网预售,请大家给力支持
关注微信号“向阳做自己”获得更多新书内容,免费赠书,书友交流。
欢迎加入“淀粉书友会QQ群”,群号:38142194